井冈山大学·梧桐树下-井冈山大学师生交流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查看: 1500|回复: 0

[新闻] 十八年如一日,爱心滋润贫困学友心田——记“五十助一...

[复制链接]

640

主题

5206

帖子

1万

梧桐果

管理员

我是有爱的站长阿举

Rank: 80Rank: 80Rank: 80Rank: 80Rank: 80

积分
5706
发表于 2014-11-27 13: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八年如一日,爱心滋润贫困学友心田——记“五十助一——与希望同行”援助贫困学友活动--首届寻找最美井大人物活动事迹展示

“五十助一”援助贫困学友活动是学校早在1996年发起的一项资助贫困学友的爱心工程,倡议广大师生每人每月志愿捐出1-5元钱资助贫困学友。2003年,学校团委将“五十助一”活动延伸成“五十助一——与希望同行”活动,通过挖掘社会资源,积极拓宽筹集资金渠道,努力形成社会各界共同救助我校贫困学生的长效机制。活动得到了从校领导到同学广泛参与,至今已有近20余万人次参加,累计捐款200余万,5000余名大学生受助。十多年来,“五十助一”这支接力棒一直在井冈学子中传递,帮助贫困学生克服困难,树立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信心,培养了学生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精神。

我校来自农村山区的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49%,大多数学生的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生活处于特困水平。为了减轻贫困学生的经济负担,不使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1996年4月,学校团委在校党政的支持下,通过系、班团组织广泛发动团员青年,结合青年志愿者活动开展献爱心活动,倡议广大同学共同用爱心滋润贫困学友的心田,希望有条件的大学生以学期为单位,每人每月志愿捐出一元钱,资助贫困学友。团组织的号召一发出,当即就有965名大学生积极响应,另有20多名教师自愿每月捐资5元。经过筛选,有20名优秀特困生作为“五十助一”工程的第一批受益者,他们每月得到了50元生活补贴。吉安电视台得知此事后,曾于96年5月制作了一个专题节目在全区两次播出,江西电视台也对此作了两次宣传报道。“五十助一”工程就这样正式启动了。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这项工作以其参与的群众性、受益的广泛性而保持了活动的持久性、成效的显著性。大学生走了一批又一批,“五十助一”这支接力棒却在井冈学子中传递,部分教师的捐助也一直没有间断。今天,井冈山大学的师生以长期参与这项友爱活动而引以为荣,受到资助的贫困生也深受教育并以此为动力,不少人成为了系级、班级三好学生,成为了中共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五十助一”也成为学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勤奋好学、团结互助、艰苦奋斗的好校风的一个有效切入点。

近些年,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招生人数的增加,扶助贫困学生工作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为此学校不断加大此项工作的力度,一方面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从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一方面校团委将“五十助一”活动拓展成“与希望同行”助学活动,尝试与企业建立联系,开展形式多样的诸如“与希望同行”募捐文艺晚会等筹资捐资活动,开展多种方式的结对救助,积极依靠社会各界力量,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争取在筹资渠道上有所突破,这样在保持“五十助一”这一品牌活动的同时有效延伸了“五十助一”活动,尝试逐步形成社会各界共同救助我校贫困学生的长效机制。

“五十助一”活动的发起,在校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早在2002年初,中科院院士、我校兼职教授王梓坤在学校工作期间,对此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当他了解到有部分学生因家境贫寒,在校生活困难的情况时,立即慷慨解囊,捐款500元,嘱咐转交给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

从“五十助一”工程启动至如今的“与希望同行”,18年来,参与“五十助一”捐款的师生超过20万人次,募集资金200余万元,有5000多名贫困学生受到资助。有的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却宁可自己手头紧一点,每年挤出十元钱奉献爱心;有的大学生由每月捐一元而逐渐变成每月捐二元、五元、甚至十元;校领导、中层干部和许多普通教师也深情携手“五十助一”,一次又一次捐出五十元、一百元。有的领导、教师还与个别特困生结成帮扶对子,资助从学生入学一直延续到学生毕业。少数受到“五十助一”资助的贫困生,又从资助款中拿出几元钱来再捐给“五十助一”工程。在这红土地上,师生与希望同行,用真情搭就连心桥。这些这不仅体现出浓浓的师生情、同学情,而且是井冈山精神中无私奉献精神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硕果。

“五十助一”开展以来,学校友爱的氛围更浓了,贫困生一入校就被浓浓的爱意包围。学校也不断涌现许多令人感动的先进事迹,中文系有一名出身贫寒的大学生,他的学费是靠向亲友借贷筹集的,平时的生活费靠课余做家庭教师和学校安排的勤工助学来维持。自从他在《中国青年报》读到山西吕梁一个被父母遗弃的、先天性无臂女孩的凄惨故事后,那份牵挂便难以割舍,除多次去信以一名大哥的身份给予鼓励外,还不断寄去书籍和钱物。他一人的义举赢得了众多井冈学子的积极响应,短短几天内全院青年志愿者就为远方的残疾女孩捐款1300元,捐赠书刊文具百余件,寄赠贺卡100多张,给那颗孤寂的心以深深的慰籍。 2003年4月,吉安市中心血站到我校开展无偿献血活动,消息一传开,200多名青年志愿者在几个小时内就义务献血4万多毫升。大学生们把无偿献血作为以真情回报社会、用爱心温暖他人、通过输出自己的热血使更多的病友幸福健康的良好机会。这一番真情,把采血现场的医务人员深深地感动了,连声称赞大学生真是好样的。2006年10月,我校人文学院的吴睿同学不幸患上了骨癌,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几乎击垮了一个本身就比较贫困的家庭。在得知吴睿同学的不幸遭遇后,校团委、学生会迅速行动起来,以“五十助一”的名义,向全校师生发出了救助吴睿同学的倡议,用爱心留住一个如花的生命。很快,一股“奉献爱心、救助吴睿”的捐款热潮在全校掀起,从学校领导到普通职工,从老师到学生,大家纷纷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有的同学为了筹集善款而四处收集拉罐卖钱,有的同学把自己在暑期打工攒下的血汗钱也如数捐了出来,几天内,募集资金4.08万元。2007年6月,我校商学院林志秀突患白血病,一朵正嫣然绽放的花在疾病的折磨下即将枯萎。正是在“五十助一——与希望同行”的号召下,各学院同学慷慨解囊把平时的钱节省出来,数理学院一名勤工俭学者接到200元工资就立即到寝室把钱交到负责人手上。他说以前他得到别人的帮助,所以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他应该把爱心传递出去。来自各学院近百名青年志愿者们还走出了校门,来到市区在步行街设立了近50个募捐箱。他们抱着募捐箱,足足站了3、4个小时,始终保持着端正的站姿,对每一位前来捐款的人深深地鞠躬,致以微笑。一股股的暖流逐渐汇集到一起,步行街上的清洁工从口袋里掏出钱来郑重地投进了募捐箱;一些大人牵着孩子来到募捐箱前献出他们的爱心。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奶奶也捐出了退休金,就这样几天内募集到资金4万元。2009年初,工学院的郭益波同学被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009年底、 2010年初,化学化工学院的张婷、人文学院的刘琴、商学院的陈清华和刘观桥四位同学分别不幸患上原发性肝癌、垂体瘤、胸膜炎和脑瘤的重症,苦苦挣扎时,又是“五十助一——与希望同行”爱的号召,全校师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浓浓真情演绎出人间大爱。2013至2014年,共发起特殊捐款6次,捐款总额达32万元,通过捐助活动,全校学生凝聚起了积极乐观、传递爱心的正能量,贫困学生独立自强,懂得感恩回报,爱心接力不断延续,学校政法学院11级社会工作专业的张旭升同学,在自己患有脑瘤,接受了全校师生爱心善款后刚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切除脑瘤的艰难条件下,还在接受后续治疗的他,毅然将师生捐给他的爱心善款中的2万元转捐给另一名患晚期淋巴瘤校友的王海涛同学,用感恩的情怀、奉献的精神演绎了一名当代大学生青春不悔之路。

正是大家这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才谱写了这样一曲感人肺腑的爱心篇章,井冈学子以团结互助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社会各界也向我校的贫困学生伸出了援助之手,仁达公司、杰克集团、玉华集团、上海井冈商会、诺基亚公司纷纷“与爱心相伴,与希望同行”。汶川、玉树、雅安地震发生后,井大青年学子奔走校内外,在青年学生中掀起了“情系灾区,爱心募捐”的救灾捐款热潮,用同样的爱心为回报社会。

也正是在团结互助、无私奉献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学校不断涌现许多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先进集体。我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爱心社”已成为井冈老区乃至江西省精神文明建设一大品牌。“爱心社”成立十五年间共组织集体志愿者行动上千余次,参加活动的社员达三万多人次,其活动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了较大反响,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2003年11月获得“全国社区青年志愿者先进单位”,2005年8月“爱心社”以江西省排名第一被共青团中央、全国残联评为“全国百万青年志愿者助残行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6年4月8日,江西新闻联播详细报道了我校爱心社十年如一日薪火传承献爱心的事迹,评价“爱心社”直接反映了青少年以为人民服务为荣,以团结互助为荣的道德风貌,这种十年如一日的社会公益活动,也是青少年直接参与构筑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通过对社会弱势群体持久的关注和帮助,实际上也是青少年自身在心里健康和道德健康发展方面的一种自我实现。

“五十助一——与希望同行”活动的开展,不仅帮助贫困学生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了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信心,而且培养了学生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精神,走出了一条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校团委)




上一篇:纵死也要丹心照汗青一一记图书馆李仁生副研究馆员
下一篇:润物细无声——记商学院教师彭素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感谢你们|成长历程|关于梧桐树下|井冈山大学梧桐树下
梧桐树下--十一年相伴。将那些只言片语铭记在时光的轨迹里;当岁月都已失去,偶然与过往相遇,我们还能哼唱出年少的旋律。

GMT+8, 2024-4-25 16: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12-2024 wtsxia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