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大学·梧桐树下-井冈山大学师生交流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查看: 1512|回复: 0

[新闻] 生命科学学院一批党员博士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服务社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30 12: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命科学学院一批党员博士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服务社会中成就事业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生命科学学院一批党员博士,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学科优势,努力在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曾建军、郑卓、许冬梅三位博士教师还被该学院推选为“最美教师党员”。

曾建军: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蔬菜”博士

2015年12月,江西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等部门组织实施了江西省富民强县工程,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生命科学学院博士曾建军老师担任永新、青原蔬菜科技特派团团长。此后,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曾建军带领团队成员奔波在精准扶贫、让贫困人口早日进入小康社会的道路上。

在井冈山市井冈山农业科技园,活跃着我校生科院一支以博士为主的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团队,曾建军率领团队研究的山葵、井冈皇菊、红心猕猴桃等组培脱毒快繁技术,已经在园区内企业实现了成果转化。孟建柱、赵乐际、胡春华、强卫等中央和省领导视察后均给予了高度肯定。今年4月15日,《科技日报》刊登文章《井冈山:现代农业铺就增收快速路》,报道了曾建军团队走出校门,挖掘本地自然资源进行研究,取得实际成果,使地方政府和企业看到了科技惠农的希望,广大农户得到了实惠,从而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

曾建军认识到,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把科学研究方向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更好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是自己的职责所在,因此,她开始利用专业所长经常性地深入农户开展科技服务及科技扶贫工作。前几年,吉安一家企业负责人找到曾建军,反映该企业在种植出口高档蔬菜山葵时遇到一个关键技术瓶颈——种苗供应不足。企业已经向全国很多大学求助,均没有回应,无奈之下希望井冈山大学给予技术支持。她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其实接下这个任务对她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吉安市的农业科技水平非常低,经济要发展,也需要种苗培育的技术服务来带动。她把这次任务当作是研究方向重新定位的一个良好契机。在与相关老师商量后,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她与2名老师组成研究小组,从实验平台完善开始,一头扎进了山葵组培种苗技术研究中。

   万事开头难。遇到一些不懂的技术,就向导师请教,大量查阅文献攻克了各种技术问题,为了建一个能适应产业化生产的研究平台,他们三番五次的到外地学习成熟经验。期间,无菌苗初代培养污染率高、无菌苗增殖系数低、不定芽不生根等技术难题也被他们一个一个攻克。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初步建立了山葵组培种苗快繁及驯化移栽技术体系。此后,课题组又开展了大量种苗规模化生产技术体系的研究,其中包括技术环节的规模化繁育、生产管理、实验室管理、基地管理等。课题组成功突破每个月培养组培苗10万株的技术体系,并将培养的山葵组培种苗提供给企业,在企业种植基地实现规模化栽培。课题组将进一步建立支持山葵种植面积1000-2000亩的种苗生产及栽培技术体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回首几年来在蔬菜种苗培育方向的研究工作,曾建军带领的课题组从没有任何实验条件到最终走出校门,实现研究成果向地方企业成功转化,期间碰到的困难非常多,但曾建军没有退缩,带领团队成员在精准扶贫,让农民依靠农业科技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郑卓: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泥腿子老俵”

黧黑的脸庞,皲裂的双手。初见郑卓的人也许无法把他和一名党员博士联系起来。连续10几年在田间地头从事超级稻育种研究,郑卓笑称自己已经是一名地道的农民了。

2005年,郑卓从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博士毕业后来到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工作,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一干就是10几年。他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希望超级稻遗传育种研究取得突破和进展,为此,他在海南三亚和吉安市曲濑乡建立了育种基地,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泥腿子老俵”。岁月更替、四季轮回,郑卓博士的水稻研究一年又一年重复着浸种、催芽、播种、插秧这样一个过程。经过连续几年的失败后,2010至2012年他反复测配了一批杂交组合,有许多杂交组合的产量表现不俗,亩产产量潜力可达950公斤以上。2012年郑卓博士申报的产学研合作项目《籼型直立穗型超级杂交稻的选育》获得省高校科技落地计划项目资金资助。2014年,郑卓博士《小粒野生稻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野A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定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013—2015年,郑卓博士利用两个项目的资金资助,信心倍增地在海南三亚和吉安市曲濑乡育种基地潜心研究,超级稻遗传育种研究进入攻坚克难阶段,实验基地亩产潜力达900公斤以上的半直立穗型超级杂交籼稻苗头组合得到进一步优化,并进行了小面积试种,取得突出效果。2016年,超级稻遗传育种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发现了水稻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调控基因及其抑制基因和遗传证明,经过新质源不育胞质育性基因的遗传分析,筛选出优质高产苗头组合。

十多年来,郑卓博士风里来雨里去,基本上是春夏在湖北、江西,秋冬在海南的实验田奔波,同时还要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一年四季全身已被太阳晒得皮肤黝黑,脚下常常是一只裤腿高一只裤腿低,活生生一个农民老俵形象,对此他早有思想准备,无怨无悔。他常说,搞科学研究,尤其是搞应用研究,要甘于清贫,真正耐得住寂寞,承受得了失败的打击,要什么样的苦都能够吃,什么样的困难都要有信心去克服。十年的广学坚守,十年的勤思敏行,郑卓博士做到了这一点。“东风劲吹燕飞低,绵绵细雨遥无期;谁言今春无晴日?笑待云开桃花依”,这是郑卓博士写给自己的一首自勉诗,它充分体现了一个博士、一个共产党员的追求和境界。

许冬梅:待到杜鹃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按照学校十三五规划,学校将在十三五时期在校园内种植数十万、乃至上百万株映山红,着力打造校园四季开遍映山红的育人环境。为了实现校园四季开遍映山红的目标,生命科学学院的科研人员日夜攻关,攻克花期调控技术难题,完成好种苗培育、移植、栽种工作。他们付出了无数的辛勤和汗水,共产党员、在职博士许冬梅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之一。

2009年7月从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进入生命科学学院任教,并协助建设园林专业,当时,园林专业刚刚开办一年,专业教师配备缺乏,培养方案还不成熟,办学条件比较艰苦,许冬梅几乎两年的寒暑假没有休息,配合分管教学的院长一起投入到培养方案的修订当中,在22门主干课程中,许冬梅制定了17门教学大纲,园林专业所有课几乎都上过一遍。经过全体师生5年的艰苦奋斗,园林专业建设基本走入正轨,学生在省级竞赛中屡创佳绩,招生与就业形势良好,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社会反响很好,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9%。

2014年许冬梅到同济大学读博深造,当年5月生命科学学院牵头注册成立园林科技有限公司,许冬梅被推选担任这个公益性公司的法人代表。2015年10月公司承接了新图书馆前广场的设计。当时,恰逢许冬梅准备博士论文的开题,为为了圆满完成设计任务,她带领公司设计团队整整忙了一个月,包括“十一”假期,每天都是晚上12点以后睡觉。当设计方案最终获得了通过时,离博士毕业论文开题就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许冬梅每天加班加点到深夜,开题前最后一个星期,每天平均睡3-4个小时,最终没有耽误开题。

开题结束返校后,为配合学校首届映山红校园文化艺术节顺利开展,公司承接了映山红一期绿化工程的设计任务,即从建筑工程学院楼群开始直到生物园段的道路绿化设计,为保证设计效果,许冬梅全程参与,从设计、施工放线到栽植苗木,每一步都事必躬亲,为了赶时间,让映山红在文化艺术节时赶上盛花期,她对施工队伍加强了监督和打理工程,她的工作模式调整为“白加黑”“五加二”,从放寒假一直忙到大年三十,春节期间仅休息了三天又于大年初四赶回学校开工,一直忙碌到正月十五完工。即使在开工典礼后被冻病了,按照医嘱需要休息,可是由于公司缺人手,许冬梅还是咬牙坚持去现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公司终于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施工,在2016年3月至4月学校首届映山红文化艺术节活动期间,映山红如期开放,整个生物园周围被花的海洋包围,到处繁花似锦,惊艳了整个校园,轰动了吉安市,许多市民慕名而来欣赏映山红花卉园景,近十家新闻媒体竞相报道文化艺术节盛况。映山红文化艺术节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也扩大了学校的影响。

如今,许冬梅又全身心投入到了学校提出的让校园漫山遍野开遍映山红的创意工程中去。站在生物园的小山坡上,望着密密麻麻扦插的几十万株幼苗,许冬梅自豪地说,再过3至5年,当两千多亩校园漫山遍野开满映山红时,井冈山大学将成为十分美丽而有特色的校园。




上一篇:井冈山大学2016年第九套广播体操比赛的通知
下一篇:9月28日晚吉安大型采茶畲歌戏《热血山哈》在井大火热上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感谢你们|成长历程|关于梧桐树下|井冈山大学梧桐树下
梧桐树下--十一年相伴。将那些只言片语铭记在时光的轨迹里;当岁月都已失去,偶然与过往相遇,我们还能哼唱出年少的旋律。

GMT+8, 2024-4-25 23: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12-2024 wtsxia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