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大学·梧桐树下-井冈山大学师生交流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查看: 1849|回复: 0

[青春回忆] 翠湖悦读|沈志平:一路平仄伴春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23 14: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路平仄伴春风
                                          作者:沈志平

一条坦途
接到江西师院井冈山分院中文系(科)的录取通知书时,我正在峡江县水边公社皂土知青队的田里干农活。我成了五十多名队友里的两个幸运者之一,也是两年前高中班级同学里极少数的幸运者。或许正因如此,我和班上多数同学一样,十分珍惜大学的三年时光。如初涉世事者进入知识殿堂般地,我们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又运用所学思考社会与人生。图书馆与新华书店是课余去得最多的地方,赣江边的晨昏常常是读书佳地;大热天的晚上,很多人还会在自习课后跑到井冈山大桥借了路灯余光,吹着河风看书。当时,一间寝室住了十位同学,有时遇到一部好书放不下,我还会在熄灯后出去借走廊上的灯光继续读,并常常读过子时而腹有饥饿感。我还曾因饥饿,在简陋的公共卫生间架起砖头,搁了铝饭盒点火煮面条……二年级时,我迷上了诗歌写作,也写过小说、剧本之类。那时校园里主路两边的墙都成了黑板报的所在,我的习作是上墙率最高的。记得有一篇连载小说,常常围满了驻足观看的人。同时,我开始在省、市文学刊物上发表诗歌、散文,也常常参加学校和中文系举办的为数不多的研讨会。

或许是这点努力感动了上苍,我随即成了学校、中文系几个文学性刊物(墙报、钢板刻的班刊、系刊)的编辑、主编,成了“文革”后吉安地区文联的会员,据说是年纪最小、亦是学校里屈指可数的文联会员。

几十年后我才知道,正是大学三年的苦读勤学,正是母校、师长的培育教导,正是那时“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浓浓氛围,使得我们如沐春风,形成了自己的品格与学识,让我有了一点步入社会的资本、服务人民的能力,使我得以取得些许成就。此后的几十年里,我先后供职于中学、县委办、政法办、团县委、乡政府、县委宣传部、地市党报,虽然一些岗位跨度较大,但有大学的底子,工作起来也可说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由于从事新闻工作时间较长且略有所成,我还被中宣部、外交部、中国记协吸纳进2012年中国国家新闻访问团,和其他九名团员一起访问日本;并先后在中国报协、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中国报协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中国城市党报摄协、市记协、摄协兼职挂名,成为它们的理事、常务理事、副主席等。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不论是基层还是机关,不论做职工还是做领导,总体上可谓是“一路仄平春风作伴”,幸甚至哉。


两个追求
蜡烛体现的是老师的精神,对于我们师专毕业生来说,更好地奉献社会是不二选择。几十年多个工作岗位一路走来,我喜欢的是“乐于奉献、守正出新”八个字,这也可算是我努力追求的人生。

1981年到1984年,我担任县中学初中语文老师及班主任,后来还兼任了年级组、教研组、校团委的工作。两个班,每个班73名学生,工作量之大难以想象。那些日子里,我体会到,只有老师是无私地希望学生进步、成长的,就如同他们的亲生父母一样!同时也觉得,工作着、累着、辛苦着,就是幸福的,这一点就像马云一次演讲所说的“不吃苦,你要青春干什么?”那时,我也写些小诗,表达一些哲思。比如,自行车、陀螺只有不停地滚动、旋转,才不会倒!这是写给别人看的,同时也是写给自己的。三年的中学教师经历弥足珍贵,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外,我还是个篮球迷,是每年一度全县篮球赛的参加者、校领队。真不知道那时怎么会有如此多的热情和精力。

为了提高140多名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好70多位学生班级的正常秩序,确实需要挖空心思。课堂上的启发式、互动式、情景表演式教学,课外的兴趣小组、文体活动等招式和办法,我都尝试过,赢得过“名堂最多”的赞誉。后来调任县委办秘书、共青团书记等岗位,我亦有观点独到的调研文章发表于地委的内参等刊物上,主持的在全县营造共青团林、建设农村青年文化活动室等工作也成了当时的亮点。

“乐于奉献、守正出新”的信条,亦有助于我的三年乡里主政生涯。1992年,我到一个易涝易旱、矛盾较多、全县考核靠后的乡里工作。该乡叫沙坊乡,呈带状,西北是岱尔乳峰,东南有笑口山,有一条穿境而过的溪流名黄金江,东面是赣江。当时的几项抓手工作就是发展专业户,发展烤烟生产,摸索股份制形式。三年下来,烤烟成了该乡富民富乡的大产业,那些种粮、种烟专业户常吸引省地领导、国内著名专家前来调研考察,几年的发展可谓是风调雨顺、政通人和,第三年底的综合考评,成绩进入全县前列。那些日子,我常常迈开双腿一天走遍全乡六个村委,真是披星戴月。为了将乡亲们的烤烟顺利推销出去并且卖出好价钱,我曾在南昌烟厂原料仓库附近的宾馆一个标间一住就是半个多月;为了节省经费开支,常常是七八个乡村干部与我合住。说苦,是有点苦,但比起当时的农民、农村来说,毕竟标间还有空调,也算是享福的了。

乡里工作的三年一晃而过。忘不了的是地区领导傅国祥、王林森等同志在乡里、农户家调研的情景。两位领导身材魁梧,有次因为高兴不小心坐断了两条凳子,还险些摔跤。我也忘不掉,为了不给乡亲们或村干部添麻烦,常常在他们家里,只添双筷子就算是一顿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份霉豆腐就完一次午餐。正是这些细节填平了我同村民的隔阂,得到了他们的亲近、信任、理解和尊敬。调离时我曾经口拈一阙:吃了百家饭,喝了千斤酒,得了万民意……乳峰寺、笑口山、黄金江、沙坊三载烙心底。

三项荣誉
从沙坊乡到县委办主任岗位,也算与我的大学中文专业对了口,工作自然得心应手。只是任职不到一年时间,我又被委任县委宣传部长一职;新世纪初,又来到井冈山报社,居然成了一名记者,真是感慨良多。二十年前大学毕业时,我就很想当记者、当作家,只是无法表达,也不可能像今天的大学毕业生一般,毛遂自荐推销自己,这在当时是打破头也不曾想到的。二十年一大圈转到了报社,成为记者,成为新闻单位的一名负责人。中文系的底蕴、曾经有过的写作经历,基层工作所沾的地气,对新闻的理想、对事业的热爱,这些使得我的这段记者生涯如鱼得水。

如果没有大学时读《哥德巴赫猜想》的体会,我可能写不出《纵目览广远,决战图跨越》《平畴交远风,良苗也怀新》《赣鄱壮歌》《井冈儿女补天裂》《跨越时空的对话》等一批获得过省级以上报刊新闻奖、文学(征文)奖的作品,也不会有一篇关于井冈山大学发展重要阶段纪实的《放飞梦想》文章。如果不是大学里对古文古诗词的学习、对现代当代文学的喜爱,就不会有《走进西柏坡》《虎踞一方志凌云》《梁家河情思》《致敬,井冈山》《老关起屋记》等许多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并获奖的作品。

守正出新的理念,使我不仅在行政工作中时不时有创新和亮点,也体现在新闻实践里。21世纪初,刚成为记者不久的我,就发表了两篇长篇通讯《纵目览广远,决战图跨越》《平畴交远风,良苗也怀新》,不仅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收到许多读者肯定、赞扬的来信来电,而且在报社内部从领导到记者也都觉得诧异,当然也有极个别的杂音,不知是何心理,认为它们不是新闻报道!大多数读者说好才是好。之所以有如此天壤之别的看法,其原因是我的通讯采用了散文笔法,与传统写法大不相同。党报上出现这样文风清新的文章,令读者耳目一新,这也是我这名井冈山大学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标新立异”。所幸的是,2002年后,特别是2010年后,通讯报道采用、引入散文笔法的例子多多。我亦可算得是一位新闻战线“守正出新”者哩。

在县中教书三年,收获的是几份奖状和比这更重要的如今依然珍藏于心里的师生情。在乡里工作三年,得以和大地和农民的生产生活、冷暖甘苦息息相关,这让我的生命增添了重量……

井冈山报社的工作是我干得时间最长、要求最严、强度最高、成就颇丰的人生阶段,也是最值得思考与纪念的阶段。在所获得诸多奖项及荣誉中,我最看重的是:成为中国新闻代表团的一员出访日本;成为吉安市文化奖章获得者(同班同寝室的李梦星亦一同获此称号,算是78级中文一班的一段佳话);两度获得《江西日报》“井冈山文学奖”(作品《赣鄱壮歌》《老关起屋记》,王蒙、叶辛担任评委,叶辛还对我的作品予以点评),四篇收入《江西日报》的《井冈山文学年度作品集》。2018年在中国诗刊社等单位主办的全国新诗大赛中获三等奖。颁奖现场,省作协一位副主席打趣道:“沈兄近来连连获奖,以前真是被新闻误了哇!”殊不知这正是井冈山大学建校60年之际,一位学生的献礼哩。

四次“下放”
作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出生的人,1968年我随父母下放农村三年,1976年本人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三年(依当时政策,姐姐已经下放,我本来可以留城,但在时代大潮流的裹挟下,我16岁下放,担任知识青年队副队长,全队52人)。1991年又一次到乡里工作三年,担任过乡长,一年后改任书记。本来,头一年组织上就决定任命我为另一个乡镇的书记,我因为不具备乡镇工作经验而坚辞。许多知情者或许会讥笑我傻瓜,因为,次年,组织上干脆任命我为乡长、副书记。有官位而不取,辞书记而就副书记、乡长,这样的举止,在一般人的眼睛里不痴即癫。你想呀,多少人削尖脑袋想去谋个一官半职。尔后的实践证明,由副职干起,积累工作经验,有利于干好所担负的工作,也有利于自己的成长,更对得起天地良心。这点,或许应该感谢大学,感谢当时班主任彭老师的教诲。

大学毕业一晃40年。在我退居二线之际,市委书记对我说,你要像作家柳青一样,辞了官职,住到农户家去,接地气,争取能够写出“对得起伟大的时代、对得起庐陵先贤、老百姓喜欢看的作品来!先下到井冈山深入生活半年。”因此,我再次来到农村,采访、体认一段“展开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全面奔小康”的井冈山市的伟大实践,心想,这是我的第四次下放。

事后,有人对我说,年初市里研究工作提出了文化方面要一改七八年出不了“五个一工程”奖作品的现状,要提出方案,确定目标,责任到人。有人“告密”说沈某近年多有获奖,提议让我参加。一介井冈山大学毕业四十年的学生,于将退休之年当此重托,负此责任,安敢苟且懈怠。几个月来,我置身于井冈山,品味这里的天地山水,结交这里的人民,潜沉到这里的历史和当下……唯恐才疏学浅,笔力不达,有负时代。


五个“头衔”
十多年的报人生涯,我是总编兼社长,更是记者、作者。作为一名井冈山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我工作时间最长的岗位,就是可以最大限度运用大学所学知识的岗位,这何其幸运!当记者,幸运;当总编辑,更加幸运;当总编辑兼社长,复又幸运。而任总编辑期间,历经六位市委书记且多为知交,这些书记皆有一定素养、见识、抱负、建树,实不多见,可谓佳话。再者,于行政管理、杂务冗事中又每每有通讯、散文、报告文学、诗歌发表出版,更应该算是佳话吧。

天道酬勤。这些年于我有挺多的机缘巧合,但如果我是一个懒惰的人,一些机缘则肯定会擦肩而过,化为乌有。2015年展开的脱贫攻坚战,井冈山报社被安排在井冈山市新城镇新城村扶贫挂点。两年里,我要求蹲点人员“真心、潜心、有心”,而我也是这样做的。面对着井冈山这片浸透了革命先烈鲜血的土地,面对因为病魔等原因而处于贫困里的百姓,须抱着真爱来帮扶,须在村子里住得下;而作为记者的我们,还要做有心人——不光是参与者、见证者,还应该是记录者。正因如此,我们在努力搞好扶贫工作之外,还进行了大量的高质量的报道,产生了一批较高质量的新闻作品。

机会出现在次年。2016年5月,省作协邀请国内三十多位作家赴井冈山采风,我忝列其中。这次采风我以一篇报告文学——《老关起屋记》,获两项较高奖,被同行高看。省作协一名负责人点评道:“《老关起屋记》反映的是国家战略、世界难题的中国答案这一重大主题,是该题材的年度有价值作品。这是对近年重大主题的宏大叙事,能够将国家战略脱贫攻坚如此表达,实属不易。题材重大、裁剪得当、文风朴实、文笔细腻。尤其是作品透出的对贫困户入微体察与人文关怀,直抵人心。”同班的一位从事文化工作的同学认为:“这是一篇宣传味与乡土味相结合,构架、党报视点与田野调查的力作。”

年底,井冈山市委刘洪书记出席党的十九大后,欲将井冈山市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这一伟大实践总结提炼,编辑出书,并嘱托我上山帮助。这一契机使我几乎全方位、比较深刻地了解了我国这一举世瞩目的国家战略的实施、成功及其伟大意义……我得以比其他所有作家、诗人更容易表达、叙述它的伟大历程,这也是我的诗歌《致敬,井冈山》能够获取中国诗刊社征文奖(900多参赛作品,共12篇入奖)的主要原因。颁奖现场,本地一部门领导说,若不是本地有你得奖,我们都不好意思出席大会。

有人戏说我有五个“头衔”:记者、作家、诗人、摄影者、竹笛吹奏者,这最后一个“头衔”,还得感谢井冈山大学音乐学院的钟教授,他不仅赠我上等竹笛,并且不吝赐教,教我走了捷径,吹得出味道。


上一篇:【校庆60周年】老井大的那些事
下一篇:井大与中国工程院李圭白院士签订院士工作站共建协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感谢你们|成长历程|关于梧桐树下|井冈山大学梧桐树下
梧桐树下--十一年相伴。将那些只言片语铭记在时光的轨迹里;当岁月都已失去,偶然与过往相遇,我们还能哼唱出年少的旋律。

GMT+8, 2024-3-29 15: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12-2024 wtsxia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